参孙

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

一部无耻而混蛋的电影

  一篇不算影评的新人介绍向电影相关文章,碰巧刚刚看过,就顺便帮某人凑了版面。最近准备把昆汀的片重温一遍降低一下逼格和节操,然后再去看红白蓝三部曲。

  以普通欣赏者的角度来看,电影圈的鄙视链在各个大众艺术门类中显得尤为张狂,几乎构成了一张庞大的鄙视网。在这个世界当中,宣称自己是昆汀塔伦蒂诺的信徒已经开始需要勇气,毕竟,你嘴里的名字不是基耶洛夫斯基,库布里克,甚至乔治梅里爱。但话说回来,那些老学究的作品,或者各种古老的cult,对于新手实在太不友好,哪怕是追求逼格胜过观感的装逼侠们也需要几部影片入门,而昆汀的电影可以作为此时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   至于昆汀哪部电影最好的问题,发到任何一个相关论坛上都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。从我个人的喜好而言,《低俗小说》,《落水狗》还有着较重的传统cult属性,各种吸毒性爱番茄酱镜头把大大的"B级片"三个字写在脸上,而《姜戈》对于意大利西部片和某些导演个人恶趣味的渲染太浓,有点盖过了剧情本身。所以只有《无耻混蛋》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,至今尚未厌烦。

   《无耻混蛋》从来不是一部深刻的电影,它疯癫,刺激,充满艺术和想象,时常会让人会心一笑,但任何妄图从中解读出什么哲学思想的行为在我看来都颇为无趣。这种电影,沉浸胜过旁观,体验胜过思考,与其尝试解读。倒不如跟随画面的脚步,踉踉跄跄地奔波在二战的欧洲大地上,混进一个又一个故事中。

   播完所有片头,黑屏,又是熟悉的"第一章",告诉你这是一部典型的昆汀的电影。法国农村,广袤的田野,此刻都成为小屋中两人对峙的背景。德国军官慢悠悠充满绅士风度的语调,说出的却是可怕的企图,每一句台词,每一次镜头切换,每一个细小的动作,仿佛都被放慢,揉搓着你的神经。所有的瞬间都是悬疑,你觉得累了,想放弃猜测,可还是不能摆脱导演的控制,紧绷神经。到士兵们开始进屋,慌乱的枪声响起,之前的种种心情都被推向高潮。终于等到再次黑屏,你闭着眼睛休息了片刻,发现这段精彩无比的演出只是个引子,主线剧情才刚刚开始。

   顺着第一章的基调,所有剧情的展开都伴随着这种扣人心弦的力量。神出鬼没的"bastards",女主角与英雄士兵,戈培尔,当年的军官三次对峙,由刺杀计划,把这两拨人联系在了一起。到后边酒吧的接头,首映式前的谈话,每次都有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,全程毫无尿点,配合其放映时长,堪称膀胱杀手。最终银幕燃烧时,女主角复仇女神般的形象,投影在滚滚烟雾上,显得扭曲可怕却又悲壮动人,早已成为留名影史的著名桥段。

   仅仅是这些的话,这片子的水准可能只是非常精彩的美国大片,外加艺术水准很高的台词与镜头,而真正让它变得独特的,是那些只有昆汀才想得出的小把戏。剥头皮时刀与血的特写,怎么看都与意大利铅黄电影脱不开干系。人物出场时叮的一声出现的介绍箭头,配合上略显夸张的动作,似乎瞬间回到了默片时代。到计划刺杀时,还没过瘾的昆汀干脆放了一段古老的黑白科教片,告诉你老式胶片着火时的可怕威力。太多太多的地方,都能让你感受到"电影"这头怪物,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深刻影响。就如同《肖申克的救赎》可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绝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,《无耻混蛋》作为艺术作品或许缺乏深度和人文关怀,但作为一部电影已经足够伟大。要知道,这种纯粹的电影已经越来越少了,而当年诸如《西北偏北》中的飞机追杀,《神经病患者》中的浴室幽灵,以及《无耻混蛋》里的诸多镜头,都已经,并将继续在无数的电影里一次又一次地借尸还魂。

   即使不做上述的许多分析,听一听片中的南腔北调也是值得的。法国农村土话,军官之间严肃的德语,女主角长大后优雅的法语,欧洲人蹩脚的英语,美国大兵大舌头的英语,男主角荒腔走板的临时意大利语,哪怕在一部极其严肃的二战历史片里,也很难见到这么多口音的精彩演出了。更何况,这部癫狂的二战片里,连希特勒和戈培尔都被干掉了。

   近几年,众多电影开始回归纯粹,向电影本身反思与致敬。《雨果》《艺术家》莫不如是,我想,在《无耻混蛋》里,昆汀为马丁斯科塞斯们开了个好头。

   这就是一部不讲道理的美国电影,它有着独特的口味,疯癫的诗意,离奇的想象,还有秃顶和小肚腩,以及无穷无尽的电影老梗。就连名字都那么流氓,它叫《无耻混蛋》。


评论 ( 18 )
热度 ( 247 )

© 参孙 | Powered by LOFTER